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新闻

江西丰城董家介山村:生态硒谷书香里

作者:瘦石 来源:丰城文旅微信公众号 浏览次数: 日期:2018/1/30 16:58:10

 行驶在富硒路上,两旁草树葱郁,生机盎然。富硒农业加工企业比肩而设,现代厂房与传统民居融为一体,山水风光中透着勃勃生机。沥青路面黝黑而洁净,连绵冬雨洒在路面,泛着清新的亮光。虽然已是深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便也恰如春天一般,满怀憧憬和希望。

 

介山村位于富硒路的中段,“中国生态硒谷”核心中心区,属于金塘村委会,距董家集镇约七八里地。很多人并不一定听说过介山村的名字,但或多或少在路经某地的时候,从某个角落跳出“介山富硒米”几个字,让人印象深刻。是的,这就是我要说的地方。

 

 

 

 

 

 

 

关于介山地名的来历,颇有些意思。介山原本是一座风景不错的相对突兀的小山,山上的雨水沿着山脊一分为二,南北分流,南面的水经泉港入潇江进入赣江,北面的经湖塘入锦江最后进入赣江。从一地支分,流经不同的地方后,又在赣江里汇合,说起来也是件奇妙的事。介山常年云雾缭绕,四季郁郁葱葱,因此人们把它称作“云岚”,也就是云山雾罩的意思。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地方,该是怎样的令人向往。

 

介山村现有人口六百余人,绝大部分为饶姓。饶姓开基祖德秀公(字世显),曾任丰城二尹(丰城县的副县长),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3)的某一天,饶德秀来到介山一带巡视,见此地“山川锦绣,气势雄浑,群山环抱,古松飘摇”,马上动了心。特别是了解到这里的水两北分流的情况后,觉得是块难得的风水宝地,在他卸任后,就从老家抚州临川述陂把兄弟、子孙全部带过来,在这里开山奠基,安家落户。因为这块地上有着奇特的“一水分南北”的现象,因此把这个地方命名为“界山”,后来演化为“介山”。先贤曾有“洄溪流水”诗云:

 

岸曲溪洄一水茫,沿村环绕护吾乡。

支分左右源流远,派衍东西润泽长。

柳絮扬波鱼弄影,桃花逐浪蝶寻香。

风回时值薰风日,入浴清泉纳晚凉。

 

饶德秀的弟弟饶昱昶(字世明)是位饱学之士,被聘在荣塘的龙光书院当先生,朱熹到龙光书院讲学时,与饶世明关系甚密,成为莫逆之交。饶世明羡慕朱熹的才华,回家后在村里仿建了一幢“心广堂”,用以传播朱熹的理学思想,是他教授晚辈学习读书的家塾。

 

 

进入介山村,村民们自豪地指引着去参观一座四脚石柱进士牌坊。这座牌坊乃是为明代乡进士饶一正所立。据谱载,饶一正(1439-1471)字复隆,号始丰,从小读书写诗,很早便考取了秀才。明代天顺壬午年(1462),年方23岁的饶一正就考取了江西乡试第十二名举人,轰动一时。虽然次年参加会试不第,但当时的县令为了褒奖他,还是为他建了这座牌坊,并亲书“登科”匾额,刻有“天顺壬午科谷旦第十二名饶一正”的题刻。才高八斗的饶一正不甘心碌碌无为,八年后再次参加会试,没想到却再次名落孙山。两试不第,心高气傲的饶一正受不了打击,一气成病,死在了北京国子监的府邸。虽然英年早逝,但是饶一正总算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登科”的牌坊。现在的牌坊为村民捐资重建,呈四边亭形结构,四根石质立柱粗可合抱,历经数百年沧桑而风采依旧。“科登”匾额赫然醒目,成为饶姓先民读书科举的见证,虽然只是“乡进士”,却也足以让后人瞻仰、缅怀。


 

介山饶姓历史上读书人多,仕宦者多,隐逸之士多,可谓人杰地灵,簪缨蝉联,这大概与先辈们留下来的遗训有关。村中另一位被封为“怀远将军”的先辈也是村民津津乐道的人物。经查阅族谱,这位“怀远将军”名钟麟,字统兆,号豫魁,是明末清初时期人物。饶钟麟生平敦伦重义,为人慷慨大方。明朝末年,农民起义频发,后来又有吴三桂发起的“三藩之乱”,生灵涂炭,民不聊生。饶钟麟毅然从戎,跟随清军南征北战,“攻虔则虔陷,守浔则浔固”,立下赫赫战功,被任命为虔镇参将(镇守赣州的将领),后又被敕授“怀远将军”(大约为从三品的武官荣誉)。饶钟麟在吉安娶了个小夫人准备回老家,刚到河边就看到一条空着的船,上面盖着篷布,船上一个人也没有,只有一尊关公的像。钟麟公二话不说,登舟解缆,顺流而下。眼看要到家,他领着小夫人下船时,无意中掀开篷布一看,全都是金银珠宝,钟麟公大喜道:“这真是天意啊!”得到这笔意外横财,饶钟麟激流勇退,辞去了军职。朝廷知道饶钟麟是位难得的将才,要征调他去浙江当官,饶钟麟以父母上了年纪为由,坚辞不往,在家里建房子,过日子,扶危济困,打抱不平,充满传奇色彩。

 

 

 

 

在富硒资源开发之前,介山还是个相对闭塞的村庄。饶姓族裔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承袭着祖辈留下来的习俗,耕种纺织,读书隐居,十分惬意。有位叫饶子雍的儒士,因科举未第,便归隐家乡,自号“云岚先生”,颐养于林泉之下,或耕于野,或钓于水,或吟风咏月,啸傲山川,“时乎春秋则明乎礼乐,时乎冬夏则事于诗书”,被时人称为“隐士”。这样的隐居高人在介山村有很多,除了与这个村庄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关之外,大约与先辈们留下来的耕读传家的风气也有很大关系。现在的介山村和其他村庄一样,现代元素无处不在,但依然保留了纯朴善良的民风。

 

村前中间一幢房子处在村庄的分水岭处,门前台阶上的雨水,落在左边便流往南边,落在右边流往北边,至今仍然如此,成为最具当地特色的地理现象。而今天的介山,也因为其得天独厚的富硒资源,从一个传统文化古村,迈入秀美乡村建设的快车道,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向往。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