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新闻

《个山小像》上的饶宇朴究竟是谁?

作者:石鹏 来源:江南都市报 浏览次数: 日期:2018/5/28 16:22:13

 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里有一尊八大山人的铜像,这尊铜像的人物造型和装束是作者臆想而成的?显然不是,铜像是依据《个山小像》而作。那么《个山小像》上的饶宇朴题跋中,缘何会对八大山人的身世家底摸得如此清楚呢?饶宇朴又是谁呢?

 

界岗村明清古建筑

 

鹤林寺残侧门

 

界岗村村貌

    49岁的八大山人画像

    八大山人纪念馆内立着一尊铜制的清癯老人像。5月17日,该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彭琮娉告诉记者,这尊八大山人立像完成于1986年,当时广东雕塑家唐大禧以《个山小像》为蓝本所创作。

    《个山小像》于1954年在奉新县奉先寺内被发现,后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959年拨回南昌青云谱,现藏八大山人纪念馆,是目前发现唯一的八大山人写生画像。画中,八大山人没有发须,身裹粗服,典型的空门僧人形象。与铜像不同的是,画中八大山人将斗笠戴在头上。

    个山为八大山人名号之一,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九世孙。清顺治元年,也就是1644年,清军破九江攻南昌,江西藩王子孙多被杀,或“窜伏山林”以避难。时年19岁的八大山人遭遇“父随卒”、“妻、子俱死”的残酷现实。从此,他遁入佛门,法名传綮,开始了“赢赢然若丧家之犬”的逃亡生活。几个关键阶段的经历,世人知之甚少,或语焉不详,成为不解之谜。

    《个山小像》上,八大山人自题:“个山小像。甲寅蒲节后二天,遇老友黄安平,为余写此。时年四十有九。”牒谱学者饶国平告诉记者,“蒲节”就是端午节,“甲寅”指1674年(康熙十三年)。《个山小像》作于1674年端午节第三天。这一年,八大山人49岁。

    从1675年至1678年的3年间,八大山人先后在这幅《个山小像》上记下自己和朋友圈题写的文字,朋友圈里最亮眼的就是饶宇朴。为什么这么说呢?研究八大山人30多年的专家萧鸿鸣告诉记者,饶宇朴不是第一个《个山小像》题跋者,但八大山人将题跋最佳位置留给了饶宇朴。而且,1677年(康熙十六年)秋,52岁的八大山人从奉新带着这张《个山小像》前往介冈饶宇朴家,在介冈菊庄请饶宇朴题跋,可见关系非同一般。

    萧鸿鸣说,当时饶宇朴已知晓八大山人的真实身份,他在跋文里说:“个山綮公,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四世孙也。”饶宇朴还知道八大山人的详细经历:“少为进士业……戊子现比丘身,癸巳,遂得正法于吾师耕庵老人。”

    不但如此,萧鸿鸣还表示,饶宇朴和八大山人实际上都是耕庵老人的弟子,饶宇朴为师弟。从此跋文来看,八大山人的出家时间确定为“戊子现比丘身”,也就是1648年(顺治五年),这一年八大山人22岁。“癸巳,遂得正法于吾师耕庵老人”中的“癸巳”,指1653年(顺治十年),八大山人27岁。

    虽然关系亲密无间,饶宇朴的记忆还是出了点小问题。萧鸿鸣说,八大山人在饶宇朴的跋文中“豫章王孙贞吉先生四世孙也”的“四世”圈画掉了。经考证,八大山人实为豫章王孙贞吉先生之孙。饶宇朴的跋误将八大山人的辈分弄小了一辈。

    机缘巧合找到“介冈”

    那么,饶宇朴是谁?他和八大山人是什么关系?缘何会对八大山人的身世家底摸得如此清楚?

    萧鸿鸣前后花了30多年研究八大山人,往返于南昌县、奉新县等地。最初,他查到饶宇朴是明清时期“钦风乡三十八都介冈村”人。史料记载,钦风乡就是今日进贤县。1998年4~5月间,萧鸿鸣专程赶往进贤和南昌反复寻访,发现“钦风乡”和“三十八都”的行政建制已撤销200多年。新中国成立后,“介冈”村的归属多次在两县之间划来划去,地方志办公室等单位也对“介冈”一无所知。

    10年后的2008年,因两名饶氏后人对“介冈”的讨论,事情才迎来转机。饶氏后人、谱牒学者饶国平和湖北武穴一名饶氏后人饶有武,是此次讨论的主角。饶国平告诉记者,他一直研究饶氏文化。2008年,在和湖北武穴的本家饶有武探讨时,他得知饶有武祖上在江西介冈,后迁至湖北。当时,两人都不知“介冈”在哪,于是网上发帖寻找。家住进贤文港的文友王安标发现了该帖。文港和现在的“界岗”相隔不远,他觉得“介冈”很可能就是现在的“界岗”,恰好他认识萧鸿鸣,于是将帖子转发给萧鸿鸣。

    萧鸿鸣立即赶往南昌县界岗,考证确定古“介冈”即今“界岗”。

    历时十年揭开饶宇朴面纱

    萧鸿鸣告诉记者,他连续翻阅该村《饶氏十修族谱》后,查到了记载:饶宇朴生于1629年,卒于1689年,字将文,一字蔚宗,号 (huò)庵,别号鹿同。这与道光《进贤县志》的记载“饶宇朴,字蔚宗”相符。

    《饶氏十修族谱》记载,饶宇朴是“世居介冈”的饶氏后人第十九世孙,其祖父饶景曜、父亲饶元珙均为明代进士。饶宇朴生于两代进士之门,“少聪颖绝人,读书目数行下”,才名均在饶氏兄弟之上。当时饶宇朴年轻气盛,决心光耀门楣,但桀骜不驯的孤傲性格使其在仕途屡遇挫折。顺治十七年(1660年),31岁的饶宇朴参加乡试,因试卷中“斤斤四字”之“微瑕”而名落孙山。初涉人世即遇坎坷,失意的饶宇朴游历于僧俗之间,最终与八大山人“同门”于鹤林寺主持耕庵老人座下。

    既是“同门”,说明饶宇朴与八大山人是佛友。此外,饶宇朴别号鹿同,与《个山小像》中所记述的“法弟饶宇朴题并书”相契合,可确证为同一人。

    值得一提的,因为介冈,萧鸿鸣和饶国平结缘成师生。2010年,凝聚了萧鸿鸣数十年心血的《八大山人在介冈》正式出版。2016年,由饶国平所著,涉介冈饶宇朴及八大山人的《饶氏春秋地名考》也厚重出版,由此打开了八大山人在介冈十五六年的生活秘密。

    两人关系匪浅亲如兄弟

    饶国平告诉记者,52岁的八大山人能前往界岗找到比自己小3岁的饶宇朴,将生前画像《个山小像》的正中上方留给他作跋,足以说明两人关系匪浅,亲如兄弟。

    饶国平说,界岗原称介岗,古属进贤县三十八都钦风乡。八大山人把“介岗”二字各去掉一部分,艺术衍变为“个山”,或许隐喻国破家亡、山崩地陷之心境。由“介岗”到“个山”的暗喻是:介,大明已灭,家破人亡,父亲妻儿已死,只剩下自己一个人,成“个”;岗,国破山河倾,天翻地覆,改朝换代,去山留“冈”。

    八大山人遁入佛门师从鹤林寺主持“耕庵老人”后,别号“刃庵”;饶宇朴别号“  庵”,同样师从“耕庵老人”为俗家弟子;饶宇朴的弟弟饶宇藻别号“理庵”。师徒四人,均以庵为号。在饶国平看来,作为明代王孙,八大山人正在躲避清军追杀,饶宇朴和饶宇藻兄弟以“庵”为号,除表明佛门弟子身份,还有为八大山人打掩护的意图。

    “朱耷,耷,即驴的俗写字,驴比马、骡的耳朵都大,因此大耷喻驴。饶宇朴别号鹿同,与八大山人两人,一个自比鹿,一个自比驴,是两人亲如兄弟的又一见证。”饶国平说,八大山人的不少书画以鹿为主角,如《群鹿图》《柏鹿图》《椿鹿图》《松树双鹿图》等,原因或许是以此寄念“鹿同法弟”饶宇朴。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