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三则饶氏家训故事的启示

作者:饶如龙、郑红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18/5/31 8:12:03

 摘要:饶廷标家族“读书明理、守身保家”,福建饶氏家族“和气处世、宽宏待人、争讼宜息”,抗日名将饶国华“比我强的我不怕,比我弱的我不欺;人有我无不嫉妒,我有人无不张扬。”此三则饶氏家训故事,朴实无华,蕴含了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观及为人处世哲理,至今仍给予我们很好启迪。

 

家训,是每个家族中长辈对子孙的垂诫与训示。在中华民族漫长进程中,纵观历史上许多声名远扬的名门旺族,良好的家风家训一直为世人认可及推崇,奉为治家宝典,例如《诸葛亮诫子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中华民族各姓氏家训,是中华文化传承重要载体,对各姓氏家族的兴旺发达,对整体社会秩序的稳定均具有重要作用。

中华饶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虽总人数不多,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2200多年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兄弟姓氏一样,也留下许多值得珍藏的族规家训,主要包含遵纪守法、尊祖敬宗、修身律已、耕读传家、严教子孙、抚孤助困、规范祭祀、和睦乡党、合乎礼教、以正名分等方面。但家训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封建时代家训有的具历史局限性及片面性,对现今社会而言不一定全面适用。然,有的饶氏家训宛如珍藏的白酒,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随着家族发展及现代社会的文明进步,不断地丰富完善其内容及内涵,品之越来越醇美。下面与大家分享三则饶氏家训故事。

 

“古道照人”饶廷标家训:“读书明理、身保家”

 

饶廷标(1781-1845),号养和,安徽省旌德县人,监生。他是清康熙戊戌科武进士、武义大夫(正三品)饶建侯的曾孙,出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81年);其父饶懋(号济万),乾隆年间很早赴江西铅山河口镇从商。他年幼时随父亲来到河口生活,当时也是徽商兴旺发展阶段,他家境殷实,少年时代的他受家庭及社会环境影响,立志要成为一个大展宏图的老板。监生考取后他没有向功名求取方面进一步发展,而是与其他好友一起,抱团将茶叶、布匹等销往蒙古及俄罗斯等地,为清中后期兴起的第二条丝绸之路作出了开拓贡献,同时他也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历练了自已,充分显示了他擅长经商的天分。清道光初年前后,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要回旌德故里,廷标成为饶氏家族生意掌门人。

河口镇,由于位于赣西北得天独厚地理位置,为当时江西四大贸易名镇之一,具闽赣江浙皖湘鄂粤“八省码头”之称,万商云集,在清朝中期达到鼎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廷标掌舵的饶氏“天和”商号,从经营茶叶、连史纸和笋干、香菇等铅山土特产开始,瞧准时机大干,将货物主要贩卖到武汉等大城市,回程时又带回紧销洋布等,很短时间内就赚了不少钱。此后,他马上开了一家叫“兴隆号”典当行,为河口当时最大典当铺,并发行可汇兑“兴隆券”,兼营钱庄借贷业务。钱生钱、利滚利,复利赚复利。此外,他还在河口镇买了许多店面和空地,将店面出租空地转售,收取租金和赚取差价。从此银元滚滚来,家境日益富有,数年功夫一跃成为河口工商界的头号大户。石塘当地至今仍流传二句谚语。一句是“饶吕郭庄,四大金刚”,头把交椅是饶家,饶廷标被尊称为“饶百万”。另一句是“不看皇上巡游,要看饶家嫁女”,说的是当年他嫁女儿那天,光陪嫁妆就装了二十几只船,一时引发轰动,那天正赶上河口几个大会馆庆贺嘉庆皇帝六十大寿上演大戏及巡游,然而看戏及参加巡游的人寥寥无几,大家都跑到河边去瞧嫁妆了。

大多数商人发财后,均千方百计又想赚更多的钱,这是本性使然,不足为奇。安徽旌德饶氏家族是清代当时当地的名门旺族,堂号 “澹远堂”,历史上捐桥修路做善事功德者众。良好家族家训的传承,使饶廷标深受潜移默化。在一次诵读某疏传时,一句“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让饶廷标一刻间明白了,人活在世上与金钱的关系。此后他放慢对金钱财富的追逐积攒,不时散财积德,捐桥修路和救助急困穷人,且不张扬善行。一次,他二儿子饶佩勋到关帝庙,庙祝王某马上笑脸迎上,并告之其妻:“恩公儿子来了。”佩勋愕然,经询问才知三年前,王某因债主逼债,无奈之下要典卖妻子,正当一家人抱头痛哭时。恰逢饶廷标踏青路过,听闻哀声,了解情况后,廷标便赠王某七十两银子以还债,并介绍至关帝庙做事。佩勋回家问及父亲此事,廷标却说已不记得。可见,此类善事他做了不少。最令人感叹的是,晚年时廷标“一意孤行”,将一箩筐会票及借据通通烧毁,一笔勾销了许多穷人欠他的钱。他并立下家训要求子孙“读书明理、守身保家为先、功名犹在其次”。时任知县吴林光得知后,为题写“古道照人”匾额一块,以旌表他高尚操守和亘古风范。清同治版《铅山县志》也将他列入善举人物传,以彰显后人。

饶廷标后代一直牢记家训,此后没再涉足经商,清白传家,虽没再出大商人以富名世,但在教育、文艺、医学等领域人才辈出,颇有贤名。他小儿子饶佩勋在父亲去世后,发奋读书,清咸丰九年考中进士,曾做过翰林,任广东信宜县知县时修复起凤学院登瀛楼获好评;孙子饶文卿是当地专治喉疾有名郎中,不但医术精堪,且医德还非常好,常无偿施药,受到当地乡亲们称赞;曾孙饶草荣民国时毕业于上海美专,曾是刘海粟先生得意弟子,乐道安贫,一生从教培养了很多人才,并且还颇具书画之名。饶草荣之后,还有担任过上饶师范学院副院长饶祖天教授(草荣儿、著名朱子理学研究专家);绘画水平很高,曾号称江南第一画手饶祖虎(饶廷标曾孙);现代编剧书画家、陶瓷艺术家和中外文化使者饶红雨(草荣孙女),现任上海饶氏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90后饶鼎新(饶草荣曾孙)毕业于浙江大学,现已考上公派美国留学博士。此外还有一事:清末饶廷标孙媳妇饶江氏,丈夫早逝,独自一人服待婆婆,含辛茹苦哺养三儿一女,女婿任寿祺是同盟会元老(曾任民国大总统孙中山秘书),民国六年(1917年)她过六十大寿时,她的事迹被时任孙中山先生知悉,民国内务部据国民政府褒奖条例授予饶江氏“贤母”称号,颁发有褒奖证书,孙中山亲题“节第松云”匾额一幅赠于饶家,以旌表饶江氏高尚操守。

 

金钱虽为身外之物,但因它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大用,所以尽最大能力以正当方法赚取,亦是为社会做贡献。但一个家族富裕后如何对待正确金钱,如何保持长久兴旺发展,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饶廷标家训中,“守身”应为掌握技艺及修身反省,“保家”应为保护保卫家国之意。按现代语言表述是“要读书明白做人的道理,不以追名逐利为目的,掌握一门技艺、修身反省自已,做一个对家国有用的人”,这与我们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观是一样的。一百多年前的饶廷标做到了知行合一,让人敬佩。

 

福建饶氏家训:“和气处世、宽宏待人、争讼宜息”

 

永泰霞拔《富洋饶氏族谱》“醒世篇”节选:

“和气致祥,能以和气的态度待人,以超然的态度处世,烦恼必减少,你也就可以把心力用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去了。

宽宏大量是一种美德。它是由修养和自信,同情和仁爱组成的。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快乐必多,烦恼必少。”

《武平陈坑仙人桥饶氏族谱》家训十则节选

 

“争讼宜息:太平百姓,不登讼庭,便是天堂世界,盖讼事有害无利,要盘缠、要奔走;若造机关又坏心术,虽万不得己,只宜从直告诉,又要早知回头,不可终讼。切不可听讼师、棍堂教唆,财被人得视。自己当省之省之。”

人心不平则争,争之不得则讼。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当产生重大矛盾或涉及重大利益时,有时免不了会产生剧烈冲突引起争讼。如何正确对待争讼,下面二个饶氏家族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些有益启示。

据《上杭县志》[3]载:饶梦禧,上杭在城里(今临江镇)人,清道光年间名医,生卒年不详。曾受业于名医叶天士。因其体弱,天士就专以麻痘专科医术相教。经数年刻苦研习,饶对麻痘科医术已有很高造诣,医效显著,远近求医者不可胜数。他医德高尚,即使素有积怨者前来延请,也从不拒绝。与邻居某氏打官司未结,适逢某氏幼儿患痘症严重,奄奄一息,却不敢往饶家延请。他获悉后,欣然前往诊治,幼儿服药二剂即痊愈。某氏即往酬谢,官司认输。从此两家和睦相处,结为挚友。事后,有人问他:“你为何肯为某氏之子治病,你们两家不是在打官司吗?”他回答说:“怨归怨,医归医,决不能混为一谈。这是起码的医德问题。”

清同治版《铅山县志》载:“李德全堂药局原本欠饶廷标两千银子没还,生意亏了又想借贷,他仍一次次借给人家,使该药局得以维持下去。“元有”“元泰”两家杂货店老板汪佩珍,负欠广东客商五万两,亦累及饶家资金五千两。广东客商索债不成一纸诉状将汪佩珍告到官府,知县吴林光判汪佩珍“元有”“元泰”两家杂货店抵债给饶廷标。但饶怕汪业不敷抵广东客商债,逐将“元有”杂货店退回。后来饶廷标见汪打完官司欲孑然一身回故里,又心生侧隐,把“元泰”店契又还给了汪,使其能留在河口继续开店为生。”

饶氏前辈在处理邻里及家庭纠纷时,较好地把握了准则:小事不计较,互相谦让,坚持和气处世、宽宏待人,尽量避免争讼对决。像饶廷标在别人欠钱还不起时,从不诉讼官府,更不强行追索;饶梦禧面对官司,能正确对待讼案与医德的关系,也是令人尊敬的。总之,应以平常心生活,尽量避免争讼,和谐社会。如果不幸发生争讼时,一定要坚守道德良知底线。

 

抗日名将饶国华家训:“比我强的我不怕,比我弱的我不欺;人有我无不嫉妒,我有人无不张扬。”

 

饶国华(1894-1937),字弼臣,号退思。四川资阳东乡(今雁江区宝台镇)张家坝人。川军第145师师长,1937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在1130日与日军激战时,因寡不敌众,留下绝命书“驱敌出境,复我国魂!今自决于城,虽死无恨!”。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饶国华为陆军上将,为抗日殉国九大上将之一。2015年抗日胜利70周年之际被确定为抗日殉国三十七名将之一。

清乾隆元年(1736年),饶文德从龙岩船巷举家迁移入蜀开基,至饶国华已居耕五代。几代人积累传承,饶氏家族形成35条族规。遵奉着福建龙岩人重教传统,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因此饶国华幼年时被送入私塾学习,师从清朝举人伍钧老先生,年少时非常仰慕文天祥、岳飞等民族英雄。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饶国华主动请缨。出征前,从35条族规中总结提炼出如下家训留给家人:“比我强的我不怕,比我弱的我不欺;人有我无不嫉妒,我有人无不张扬。”

28字家训,琅琅上口,简单明了但内涵丰富,当时充分体现了民族大义,面对日本鬼子强敌,我们要不怕牺牲,勇敢抗击,因为最终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事过境迁,如今和平年代,这条家训适合为人处世:在工作生活中,对待别人长处,不用嫉妒,要虚心学习,刻苦努力、积极上进、争做排头兵。反之,不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短处对比,生活中不张扬表现自已,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及家庭有用的人。

以上三则不同时代饶氏家训故事,朴实无华,但其中则蕴含了如何正确对待金钱观及为人处世的哲理,给予我们很好的启迪,在创建和谐文明社会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写作过程中,饶廷标家族后人饶红雨女士提供部分珍贵的家族材料,福州大学离退休处郑红女士负责光盘检索有关资料,在此说明并表示感谢。

 

参考资料

[1]清同治版《铅山县志》及铅山文史资料等

[2]清道光版《旌德县志》

[3]《上杭县志》上杭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09

[4]《永泰霞拔富洋饶氏族谱》

[5]《武平陈坑仙人桥饶氏族谱》

[6]《龙岩新罗船巷饶氏族谱》

[7]互联网有关新闻报道等

 

 

(注:本文入编第十届海峡百姓论坛交流论文集)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