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族人纪事

故乡的云

作者:饶晓红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18/8/14 8:30:43

 张坑,一个情感坐标,从我懂事起,就深深烙在心里,每当填写籍贯,如果具体到村,我都会把它写出来,张坑对于年幼的我,仅仅是两个并不难写的汉字。越长大,这种故乡的情怀就越植入我的骨血里。正如贾平凹所说,生在哪儿,就决定了你。所以,我的模样便这样,我的脾性便这样。父亲生在那里,我便也遗传了建瓯吉阳张坑的基因。

所有关于父亲的记忆都是既模糊又清晰的。一点一点在心中浮现。

父亲,高头大马,才气横溢,给大家做报告时通常都不带打草稿的,生动的打油诗顺口溜出口成章,单位里的员工特别爱听。他曾打趣地说:很多人干活爱挑细活做,但粉干却要吃粗的。往往听者哈哈大笑,宣传效果立竿见影。爸爸最疼爱我,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每次买白糖回家总喊我到跟前,把撒漏在桌上的白糖舔了,至今回忆起来,这些美好的时刻,仍是恍如昨日。然而天不假年,39岁的爸爸因为文革常年被莫名其妙批斗,就早早郁郁而终,一个无比热爱生活的人就这样没有看见祖国的强大,家业的兴旺,儿孙的懂事就走了。我们家一下子从殷实的家境,一落千丈,变成一贫如洗,母亲,外刚内柔,拼尽全力撑起这个家。我们家再也没有那种喝完肉汤心满意足地抹抹嘴的感觉了。我12岁的年纪就早早帮助妈妈撑起这个家,比别的孩子懂事早。从那时起,我不再是一个有父亲可以撒娇的公主,我开始发奋图强,终日读书,总觉得爸爸只是出远差,一直有爸爸的眼睛在远远的地方注视着我,护佑着我,我在学习上如有神助,突然开窍,如醍醐灌顶,一发不可收。

七月,突然接到侄儿来的微信,问我咱家可有族谱吗?在哪儿?他国际学校的老师说要做个关于家谱的课题。我被小小地震撼到了,西方人尚且这么有宗族观念,我是想不到的,虽然我也在大学教授英语,接触比较多的英语文化。英语里家谱叫做family tree,也是开枝散叶的意思。

于是老弟携带两个孩子不远千里从京城回来赴老家建瓯张坑,开启了我们的寻根之旅。出发前我打了福建省饶氏委员会秘书长如龙大哥的电话,他是一个热心人,于是我马上联系上了建瓯饶氏宗亲会饶建旺会长和张坑族亲名武,村长声道。就这样,我们彼此都未曾谋面,素不相识,只是因为都姓饶,又都是建瓯张坑人。我一到达建瓯,拨通建旺哥的电话,那一头传来热情洋溢的声音,然后,他约上了张坑土生土长的名武,名武一看就是一家人,也是浓眉大眼,也是人高马大,做事雷厉风行。一路上突见有竹子挡道,只见他下车一溜烟就搬开了。我们两辆车,一前一后地开往张坑。

车一路往村里开,沿途的竹林俊秀挺拔,忍不住在心里哼唱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我们纷纷下车拍照,深呼吸故乡沁人心脾的凉丝丝的甜甜的空气,流连其中。途经巧溪村,我们参观了饶氏祠堂,也稍阅看了族谱。

据建瓯吉阳巧溪《平阳堂饶氏家谱》记载,巧溪村饶氏为宋仁宗赐以理学大宋儒家之称的饶鲁之后裔。自始祖饶庚迁居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这里曾是“三边将军饶元”的出生地。清朝中至晚期,是这个村庄发展的鼎盛时期,呈现文武官员辈出的辉煌景象。据祠堂中陈列资料:这里曾有钦命5-9品军功52人,国子监生8人,太学生36人,府庠生26人,府武生8人,贡元4人,进士2人。

 

 

 

 

 

 

庚公十一世饶天星生三子,其中老三饶良清到了张坑繁衍生息,为开基始祖。

张坑村中,老爸和大伯是最早的走出大山去当兵的,他们日行山路一百多里地走出这片天地,改变了命运。我心中真的非常佩服老爸的毅力和激情。一路上我在车里,看窗外的满眼绿色,眼框一直湿润着,感觉父亲一直跟我们的车,一起回到了老家。突然想到艾青的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在巧溪稍短暂逗留,当地村民古道热肠,切西瓜给我们吃,暑气顿消。我们一行继续前行,到了村里,一下车,就吸引了全村人的目光,村里人很热情,我们和他们一见如故,祖上都是兄弟,就觉得亲!好几个族亲还长得神似我的爸爸,不得不感叹基因的神奇。还见到爸爸的知己,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他是当时村里的会计,说当时彼此有通信,老爸早就走了,还能有幸从老爸知己那里知道爸爸在信里提到了我们姐弟俩,听到一些有关父亲的事,说父亲原来常常邀请村里兄弟到将乐玩(父亲退伍后到了将乐工作)。交谈之间,我喉咙已然哽咽。原来父亲还有乳名叫财生或者才生,这里有待考证哪个字。

张坑山清水秀,过的寻常日子,这里的孩子清澈如山泉,笑得透亮。这里的老人长寿健康,遇到一位90多岁的老人,开始还以为他比我们大几代,一问字辈,原来是我同辈兄弟。

这里长幼有序,取名字都按字辈来,所以属于哪一辈从名字就能识别。

据亲人说,这里的土鸡都放养竹林,生活在这样的山水里,我怀疑它们都像陶渊明一样会吟诗作赋,寄情于山水。晚饭在村长声道家,声字辈是跟我一个辈的,那天饭桌上好几个声字辈,因为这个纽带,大家彼此一下子就凝聚在了一起。村长家有贤妻,贵州人,深得贵州菜和闽北菜的精髓,不到一会儿功夫,上了一桌子饭菜,特别是腊肉吃了叫人回味绵长。还有白煮五花肉,貌似没有厨艺没有技术含量的一道菜,就简单酱油一蘸,已经让人无法释筷。只有生长在竹林间的猪肉才敢有这样自信霸气的做法。

老弟吃遍大江南北,走遍全球各地,超级美食家,对弟妹烧的菜赞不绝口,这就是故乡的记忆,让人魂牵梦绕的味觉的神往。晚饭间,喝着故乡佳酿,推杯换盏,相谈甚欢,满满的久违亲人的感动,月是故乡明,因为最能照亮我们前行的是故乡的那轮明月,因为有故乡的月亮深存于心,我们前行的步子才更坚定。

 

 

 

 

 

数日来百感交集,日益积聚,今日全然忘却夏日之炎炎,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搁笔之际,内心仍然久久不能平复。

 

 

晓红于2018年仲夏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