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饶惠谭鲜为人知的二则家事

作者:饶如龙收集整理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18/9/13 23:27:58

 饶惠谭,湖北大冶市殷祖镇南山头村下饶湾人。1915年出生,1928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经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历任勤务员、宣传员、宣传队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副旅长、副师长、师长。195211月参加抗美援朝,任第23军参谋长,1953321日牺牲于朝鲜战场,时年仅38岁。他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牺牲的四位军级将领之一,是党和人民忠诚的战士,也是我们饶氏家族的骄傲。

在近期查找抗美援朝饶姓烈士英名录及战斗英雄模范资料时,我找到了许多饶惠谭有关英勇事迹的材料,发现网络上也已有许多介绍。我同时也找到了一些有关他家事的资料:饶惠谭在家中排行老七、上面三个兄长(饶惠蓟、惠南、惠浙)、三个姐姐及一个妹妹,父亲饶秀玖1933年为逃避白军追杀,死在了逃难的路上,母亲胡亮后来为此哭瞎了双眼。夫人杨燕,二人生有二男二女(长子饶政勇,小名“溧险”, 1943年在江苏溧阳日伪监狱中出生。大女儿饶琳枫,二女儿饶立民,次子饶政刚,1952年生,惠谭朝鲜战场牺牲时,他才1岁)。

前一段,在微信上有幸认识了上海饶政刚兄长,阅读了2013年由他撰写缅怀父母的著作—《忠诚的战士》,书中有关饶惠谭一些鲜为人知的家事深深让我感动,今摘二则与大家分享。

夫人杨燕

杨燕,浙江余姚人,1925年出生,其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到上海,9岁就当了纱厂的童工。受地下党员的教育,15岁参加“工人救亡协会”,开始革命斗争。在党组织安排下,1941年从上海奔赴江苏海门抗日根据地,成为124团(老虎团)政治处宣传队一员,直接参加了抗日作战。1942年底,经组织批准,她与饶惠谭副团长结婚。1945年加入党组织,随同部队经历了一系列艰苦的战斗,参加上海战役,她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上海解放者、保卫者、建设者。
   1953
年饶惠谭牺牲时,她还是一个刚满28岁的年轻女人。丈夫牺牲后,总会有追求者,同情者,组织上也会提出帮助和介绍,但她坚守对丈夫的情感,郑重承诺:决不改嫁,独自养育4个子女,永远是饶家的人。

她,尽一切可能照顾丈夫的母亲、兄长及亲人,担负起丈夫留下的家庭责任。她多次到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为丈夫扫墓,退休后不顾高龄,自费到各地拜访丈夫的战友,收集丈夫的生前事迹,记满了几个本子。2003年,她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仍然不顾体弱,最后一次到沈阳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丈夫。

她,克服重重困难,以惊人的毅力刻苦学习,努力提高医疗技能。尽管家庭难处很多,她照样坚持外出重庆、天津等地进修学习,不放弃一切学习机会;1959年,考上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学习5年,成为正式的科班军医,并晋升为大尉军衔。在工作上,下部队、上海岛、下农村巡回医疗,她一样都不落后。1953年以突出的工作成绩,她还荣立了三等功。

她,忠诚于对子女的责任,把母亲的大爱,全部倾注到子女身上。她自己微薄的那份工资,不仅要养活4个孩子,还要资助丈夫母亲、自己母亲的生活,维持六、七口人的生计。“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孩子正处于长身体的时候,在大食堂吃饭,定量的饭票不够,她就在大学每日节省下一顿口粮,每周回家时带来补贴孩子,而自己饿得两腿都浮肿了。”这就是铭刻在饶政刚心中母亲的印象。

 2006527日,伟大的母亲-饶家的好妈妈杨燕不幸辞世,享年81岁。

 

后右一为饶家的好妈妈杨燕(拍于1957年)

 

惠泽长潭

在下饶湾村中,至今仍可见到一栋一层半青砖楼房,门楣横匾上书 惠泽长谭四字。村民说,这就是饶惠谭故居。

饶惠潭15岁离开家乡参加革命,在外戎马生涯20多年。战争年代,他偶有返家,但为躲避国民党反动派抓捕,多是暮归晨去,来往悄悄。解放后1950年底,他曾由上海携妻及3个子女返家探亲小住数日,给双目失明的母亲胡亮带去御寒的皮袄,并利用自已平时节省的一点津贴,为老母亲和邻里乡亲搭建了遮风避雨的草屋。眼见当地老区乡亲生活也很艰苦,他调研后还及时向当地政府进行报告,请求给老区乡亲减免税赋,后当地政府核实后采纳了此建议,直至今日,乡里的老人们还一直感激念叨着此事。此后,他未再回过家乡。

饶惠谭不仅没有时间回乡建房,而且当时部队实行补给制,家中有三个子女,他也无多余的钱财拿来建房。那这栋饶惠谭故居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饶惠谭牺牲后,国家按政策给他母亲胡亮寄来一笔抚恤金。村干部和惠谭兄长们担心饶老太太得知惠谭牺牲的消息会过于悲痛伤及身体,因此瞒称此款是惠潭寄给老人家的零花钱。不久,国家拨南山头一笔苏区补助款,扶持村民建设家园,发展生产。南山村民想到饶惠谭为国捐躯,一致同意从中拿出500万元(旧币、一万元相当于人民币1元)抚恤饶老太太。夫人杨燕也将部队发放照顾补贴她家的救济金100万元(同上)全汇给老家,并瞒称是给老太太的零用钱。老人家思恋儿子心切,将两次抚恤金全部拿出,加上儿媳寄回的钱,一定要为惠谭建房,盼望儿子凯旋故里伴母定居。村干部好言相劝,又怕说出惠谭牺牲的真情;转而又想,饶惠谭浴血沙场是为了我们安居乐业,我们尽力帮助建房,一则安慰老太太,二则也是对惠谭的最好纪念。在众乡亲帮助下,房屋很快就建成了。

抗美援朝胜利后,饶惠谭终未能再回南山。众村民只得将他牺牲实情相告。老人家悲痛地说:我儿惠谭虽在沈阳烈士陵园,但他是南山人,魂魄依恋南山。于是与儿孙商定,将此屋设为惠谭灵堂,嘱咐说:这栋房屋是惠谭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应造福于民,这才是惠谭遗愿。并请人在门楣上书惠泽长谭四个大字。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栋房屋成了南山头村接待来客的公共用房。凡支农师生、蹲点干部、县镇领导,上南山头村大多曾在此免费住宿及办公。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村用仓库改作的小学教室墙裂欲塌,村民恐伤了学童,欲停办学校,惠谭兄嫂及侄辈们得知后,决定将该屋无偿借出作为村学堂,以慰惠谭和饶老太太心愿。

党和人民忠诚的战士饶惠谭,不仅将自己的鲜血及生命全部奉献,那么一点点抚恤金,也都留给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这栋质朴的房屋,就是他为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最好见证。

 

(饶如龙收集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