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名人名企 > 饶氏名人

饶国璋:留法归来的航空报国先驱

作者:佚名 来源:北航离退休工作处 浏览次数: 日期:2018/10/9 17:03:07

 “荒郊平地起群楼”,“逐兔麦田记忆新” 。在那炽烈火红、创造奇迹的20世纪50年代,八所航空精英院校——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工学院、华北大学工学院、西南航专共聚北京,在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之畔创建出了新中国第一所航空学院。如今,八所院校的领队被北航人尊称为“建校八子”。开荒拓土的每一位先驱,都值得被所有北航人深深铭记!

建校八子(四川大学航空系领队为饶国璋,因其去世,由赵世诚代表该校)

 

饶国璋

他生于189941日,他是建校八子之一,曾为了工业兴国而留学日本,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之后愤然回国。后远赴法国勤工俭学八年,掌握了丰富的空气动力学理论和飞机设计与制造工艺,回国后在军政部航空学科、四川大学航空系任职,1952年受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院系调整的指示,带领四川大学航空系全体以及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北上,开启了他光辉的北航教育新篇章。他就是热加工工艺专家——饶国璋。

 

坎坷留学经历 饱含爱国深情

 

从穷乡僻壤中诞生和成长起来的饶国璋,目睹了旧中国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黑暗荒凉,萌发了学习东洋技术、救斯民于水火的爱国志向。191710月,时年18岁,饶国璋孤身一人东渡日本自费留学。然而,19195月,国内爆发了“五四”运动。饶国璋对巴黎和会上瓜分中国的侵略阴谋义愤填膺,与一批在日留学生离开日本,于5月下旬回到上海。后加入上海“赴法勤工俭学学会”,于191910月与一批青年朋友远涉重洋,赴法求学。

饶国璋先就学于法国汪朵孟公学,攻读法语,后又进入巴黎百科工艺学院和巴黎大学学习,为钻研工业技术准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之后的数年.他先后在法国胥乃德飞机制造厂、贝来盖飞机工厂雷诺发动机制造厂等五六家工厂做工和学习,参加了多种产品的设计定型、工艺制造和具体生产实践。从空气动力学、飞机设计、飞机制造到发动机工艺以及铸锻焊热处理等生产技术,他都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深入实践。

  他克服生活贫困和孤独无援的艰难困苦,经受了打洋工的坎坷痛楚。在法国忍辱负重地苦读、苦学、苦干整整8年,真正掌握了当时法国甚至全欧洲最新的航空科学技术和汽车制造技术,为的就是准备学成回国、报效祖国。

 

航空报国无门 实践教育救国

 

192711月,饶国璋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当时他逢人就说要以创立“航空工业”来“振兴民族工业”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

 1929年 饶国璋负责设计和制造的中国第一架飞行教练机“成功第一号”终于在上海虹桥机场试飞成功。这一成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开创了中国飞机制造工业的新篇章,那时的中国就是修理飞机的技术和能力都是很有限的,更不用说设计和制造飞机。但是,这并没有引起国人的注意和反响,此时的饶国璋陷入了苦闷和彷徨。

 

教练机“成功第一号”

 

在“工业救国”碰壁之后 饶国璋又开始了他“教育救国”的奔波。193111月,他受聘于杭州笕桥航空学校,开讲飞机构造学等专业课程。此外,他还撰写了《最新汽车学》《飞机学教程》和《空气动力学》等著作。随着日寇大举南侵,饶国璋随着笕桥航校师生从杭州出发,经柳州、贵阳转移到昆明,坚持航空教育、为抗日战争培养飞行员和地勤维修人员,这为促成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抗战胜利后不久,他发现航校已经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工具.便递交了辞呈。

1946年,四川大学诚聘饶先生为教授,并兼任航空系主任,与李寿同、徐碧宇等一起建设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从此,饶国璋先生便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中最早的航空科学教授之一。

 

创建航空教育 服务国防建设

 

1952年,正当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决战阶段,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清华大学、四川大学等8所大学的航空院系合并组建成立“北京航空学院” ,为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消息传来,饶国璋激情满怀,遵照中央指示,于当年9月,率领四川大学航空系的全体师生共107(其中教师17人,学生90),浩浩荡荡从成都出发,经重庆,走水路,顺长江出川到武汉,于月底抵达北京。同时,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全部运抵,为北京航空学院铺上了重要的奠基石。从此,饶国璋先生开始了他光辉灿烂的航空教育的新篇章。

建校初期的北京航空学院,教学设备短缺,教学管理尚不规范。作为创建者之一,饶国璋先生当时是校务委员会委员,并主持金属工学教研室的工作,亲自讲授《冶金学》课程。今天,北航学生最喜爱的金工实习和生产实习课程都是先生首次开设,这开创了北航本科教育计划中实践性环节教学工作的先河。

 

建校初期的北航金工车间

 

1956年,北航正式成立航空热加工工艺系。后来,该系改为航空材料系,饶国璋先生担任副主任,主管教学工作,为该系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无论学科布局还是专业调整,无论教学计划还是课程安排,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和意见。

饶先生对师资队伍建设极其重视,他提出教研室必须要进行教学研究,要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讨论和研究;青年教师第一次开课必须要试讲,试讲不合格者必须再试讲,教研室要帮助其走上讲台,而且还要经常组织教师去听课、去观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饶先生对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特别关注,在法国工厂打工的经历使他亲身体会到:实践出真知。航空材料系的每门专业课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都必须有相应的教学实验课:安排学生到航空工厂的生产第一线去顶班劳动,进行生产实习。在饶先生和系教学部门的指导下,带队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每10天轮流一次,跟工人一起三班倒,先后完成了炉前工、铸工、锻工、轧钢工、热处理工和金相分析工等工种的生产实习。

 

装配钳工组实习

 

196210月,在北航建校10周年时,饶先生撰文道:

“在此十年中,沧海桑田,变化之大,发展之速,实在令人感叹不已。现在北航不仅有了新式的教学设备,且更有尖端的特种设备,师资阵容也大为健全,故得在今日的北航研读,诚属毛泽东时代青年学生的莫大幸福。我厝身于航空教育,已30余年,到今,方见到欣欣向荣、蓬勃而健全发展的航空教育。在北京航空学院建院10周年之时,不禁要祖国欢呼,为社会主义建设前途庆祝!在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勇往迈进。”

饶先生的后半生,便是“在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勇往迈进”的写照。

 

精心培育桃李 师生情深似海

 

一年,北航材料系的一对青年教师结婚,特地请德高望重的饶国璋先生做证婚人。饶先生致辞道:“两位新人.昨天是火箭,可以各自自由飞翔。今天喜结良缘.便成了一枚弹道导弹。请记住,你们从今以后必须按照既定的轨道,进行制导飞行了。”一席诙谐和寓意深刻的话语,说得新人和大家齐声大笑,先生也开怀大笑起来。这对青年夫妇.如今已经白发苍苍、儿孙满堂了。

 “奈何笑容难为久,春天反凋残。”正当饶国璋先生焕发青春活力为航空教育奋斗时,年近古稀的他因胃癌做了切除手术,加之在文革中遭受冲击,耽误了手术后的治疗,于19681122曰溘然长逝。噩耗传来,他的学生和同事们都为这位航空教育大师的离世而万分悲痛。

 

后记

奋斗终生、航空报国而默默无闻可谓是饶国璋一生最朴实的标签,很多人知道中国第一架飞行教练机“成功第一号”,却不知其设计制造者乃是饶国璋先生。在北航知名的“北京一号”诞生过程中,饶国璋先生负责冶金工艺环节,严格把关。

他生平几乎没有留下什么志记书传,69岁就因病逝世,只有从后期学生以及同僚的回忆记叙中了解到先生的事迹:北航周自强教授数次整理和回忆先生的教学工作,研究民国航空史的姜长英等也有撰述过先生的早期经历,王建明等专家在研究新中国建立以前留学生群体群像时也有以先生为典型。

本文主要整理自北航周自强教授于2000年为《基石》撰写的文章,比较全面地展现饶国璋先生一生的重要经历,这样一位从不显赫扬名,却也从不沽名钓誉的师者,值得所有今天的、未来的北航人学习和铭记!

 

(据北航离退休工作处2018 43日,原题目为:“北航人物栏目-饶国璋:留法归来的航空报国先驱”)。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