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图说:建瓯吉阳巧溪村历史古建筑

作者:饶金喜等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23/4/6 22:21:14

 巧溪村地处建瓯、顺昌、建阳三县市交界的建瓯市吉阳镇境内,由于特殊的地理与历史环境,形成了非常鲜明具闽北地方区域特色的建筑文化。村庄四面环山,西南有海拔1384米的郭岩山为屏障,一条小溪从村子中间流过,静谧古村,潺潺流水,古朴厚重,兼具灵气。从村头到村尾有九座桥和一座拦河石坝,犹似仙人棋盘上的过河卒。村中开基始祖饶庚,自明朝至今500多年已繁衍26代近千人,形成了以饶双峰宗祠为中心的传统村落,拥有大量历史古建筑。

 

 

饶氏双峰祠

坐落于建瓯市吉阳乡巧溪村尾石坝上溪边,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今存为清咸丰元年(1851年)所建。大门用青石板精雕而成,两侧为马头墙封檐,正中竖刻“理学”二字,横眉雕刻 “宋大儒家双峰饶先生祠”。门内天井两旁走廊,后为大、小礼堂和四层康珊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整座祠堂屋宇错落,青砖灰瓦,具典型明清建筑风格。双峰祠系当地饶氏后裔为纪念缅怀宋朝理学家饶双峰先生而建。

 

 

 

太保庙

 

于清末年建造,座落巧溪村东侧,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寺庙大门用磨光白砖筑成,高约15米,宽20米,上端竖写“太保庙”,横批写“祖灵胜境”其建筑以清传统建筑,依地势由低向高三层而建,庙内有“太保公王”主殿,有戏台,有厨房等组成,戏台宽敞达近百平方米。戏台的背景为“天官赐福”彩色壁画。

 

 

 

古建筑群

 

清朝为巧溪方武官员涌现最多时期,此时的经济发展也较为鼎盛,村两边均建筑高贵豪华的房屋官邸数几十幢,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其中五品军功顶戴饶国泽故居最为宽敞豪华,具有官邸气派,极具观赏价值。其余数幢各具特色,门面全部用磨光砖精筑而成,美观,气派,屋觊觎建筑工艺精湛,雕刻物栩栩如生,如诗如画,很有观赏价值。

 

 

 

饶元古宅

 

位于巧溪村中双峰祠边,古宅门口采用青石板条及磨光斗砖筑成,雕有八仙、花鸟、龙凤等,造型独特美观,技艺精湛,门口地面用鹅卵石砌八卦图案。房内木材基本完好。

 

村口炮台

 

清末民初,为防止外侵之敌,全村紧密团结,固守家园。全村四周筑起封闭式的围墙,三向进村路口都筑有炮台,其中两个炮台已毁坏不存,现只有村尾一座保存尚好,“巧水流长”系饶朝宽所书写。

 

 

节孝坊

 

坐落于建瓯市吉阳乡巧溪村尾,清咸丰二年(1852),由清五品太学生饶登麒感恩母夏氏27岁守贞节抚养成才奏请朝廷建造。节孝坊全部用方形青石做柱梁,四柱二间,上间正中坊竖刻“圣旨”二字,下中间刻 “旌表儒士饶延侨之妻太学生登麒之母夏氏节孝坊”,左右二间刻“冰清”、“玉洁”四字。四个方形石柱上刻两副对联 “映日真心光照史乘,凌霜劲节扶植纲常”、“柏舟明素志,荻画仰遗徽”。清朝时,无论文武官员经过此牌坊前,一律得下马或下轿。

 

 

李斯墓

 

位于巧溪村头南约2公里,据记载秦朝左丞相李斯,因不满赵高专政,请諌秦二世停建阿房宫受冷待,于公元前211年离咸阳来郭岩隐居直到仙世,葬于郭岩山脚,土名叫“金鸡石”,后因墓地年久变化,已长成一片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独立成风景林。

 

四衙遗址

 

位于巧溪村头南,据建瓯旧县志记载,宋朝且建州府设有多个衙府,其中城内两个,东峰设第三个衙府,第四个衙府便在巧溪,当地人叫“四衙官厅”。据说,东峰、巧溪衙府以管茶为主。此遗址现尚存瓦渣,残墙石磡,在巧溪的很多山上还有古老的茶园址,茶树庄丛,久久不衰。

大圣庙

 

位于巧溪村西侧,面积约300平方米,系民国时间所建,庙的后面是一块有数棵百年红豆杉及樟树的风景林,前面是潺潺溪流水,绿荫下的红瓦庙宇就像一座独特的别墅风光,给村庄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农历七月十七是大圣生日庙会期间,每年都会引来各村的信众,亲友前来烧香拜佛,非常热闹。 

 

兴龙古廊桥

 

座落在巧溪村尾,距村庄300米,是上世纪70年代之前往返吉阳的必经之路。现古廊桥已是第3次修建共有17间,全长约100米,宽6米,廊桥的地面建筑均采用杉木构造,青瓦盖顶。溪边桥墩用石头筑成,于清末光绪年所建。

重修兴龙桥记石碑记载,此桥最早建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按北方传统建筑方式而建,后由各种原因损坏倒塌,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七月由本村饶朝权,饶廷材等人为首进行重修,由当时进士林挺然撰写碑文,廪生杨大镛书写。石碑现保存完好。

此桥还传说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明末在岭面(巧溪往胜利村的中途溪边)住着不足十户人的村庄,出了个娘娘,继娘娘之后又出了个大富豪寡妇,寡妇娘家在巧溪,回娘家时要经好几个独木桥,很不方便,于是请来有名的石匠,一口气将所有独木桥都改筑石拱桥,共有七座,巧溪兴龙桥便是其中之一,而巧溪热心人又在石拱桥上建起木廊桥。清末光绪年间再次重修时,只用石头筑桥墩,地面部分按原样建起木廊桥。据说这座廊桥保住了一方风水,同时又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在四周广阔的田野中,这座美丽又实用的廊桥,给田间劳动和赶路的人们提供了舒爽的享受。

 

 

 

 

(据《建瓯市吉阳镇巧溪村传统村落申报材料》)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