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图说:建瓯吉阳巧溪村非遗文化传承

作者:饶金喜等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23/4/6 22:35:11

 建瓯市吉阳镇巧溪村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其中明末饶氏始祖庚公迁居此地开基也有500多年,清康熙朝以后,不仅人口骤增,且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走向欣欣向荣兴旺的局面,先后涌现有文武官员、太学生等50多名,给当地创造了许许多辉煌的历史,同时也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有宋大儒双峰祠、节孝坊、青砖灰瓦古民居群等,而且还有正月十五拔烛桥闹元宵、七月十七齐天大圣节、民间剧团、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民俗传承。

 

拔烛桥

 

所谓“拔烛桥”,就是用一条条相同长度规格的木板条(即烛桥牌)一节一节连起来,形似长龙状,每节烛桥牌安上3个彩色灯笼,每人用手提起约胸高,彩色长龙村周村中大街小巷游行,彩龙的前后配有锣鼓队、乐队等,甚是壮观热闹。  

每年元宵节来临之际,即正月十三至十五晚上,全村每家每户都会派一名青壮年参加,且提前几天自制好烛桥牌。每人一节,木板长约2米,宽约20公分,中间装上红、黄、绿色纸灯笼各一个。烛桥牌的首节称“烛桥头”,一般由上一年新结婚生男孩(添丁户)的青壮年来执掌。烛桥头比较讲究美观霸气,其木板条钉成十字形,比一般的烛桥牌多三个彩色灯笼,同时配有挂满杨梅的枝叶、纸风车等,形酷龙头状。

傍晚时分,家家户户将制作好的烛桥牌扛到村尾,从“大奶庙”殿前开始一个接着一个连接起来,点亮灯笼,全部连接起来约一百多牌,三百多米长。烛桥接好后,前头和后头各配有一支预先训练有素的锣鼓队,烛桥尾有二抬花轿,轿里分别坐着一尊“大奶菩萨”,每抬花轿由二位头年结婚的青壮年用竹杆肩抬着,花轿前面是两人抬着一大盆燃烧并散发着芳香气味的香炉盆,在此前面是四人举着四块紫红色大牌子,每块牌上分别有两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迴避”、“肃静”、“出入”、“平安”。

冗长彩色烛桥牌随着热闹鞭炮声锣鼓声响起,首先在村庄四周缓缓游去,然后依次穿过大街小巷,再到村内去街道、小溪两边及村中六座跨溪桥游行,彩色长龙有时呈“8”字形,有时呈“S”形、有时呈“O”形,加上小溪水面倒映,甚是美丽壮观。烛桥牌所经村民家门口,村民均会在自家厅堂点亮红蜡烛,燃放鞭炮迎接。有的在门口或桥上燃放烟花炮烛,锣鼓声、烟花炮烛声,村民观赏呐喊声响成一片,整个村庄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令人难忘。

“拔烛桥”过程,就像是“大奶菩萨”在驱蛇(邪),其寓意为菩萨驱邪赶鬼,消灾除害,庇佑村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平安健康、人丁财旺。

 

 

 

民间汉剧团

 

自清末开始,巧溪就组建有民间剧团,,为首饶振实(传承人饶启富曾祖父),当初有京剧,有架戏(近似高脚戏),每年春节或庙会期演出,有时也外出演。民国时曾停止一段时间,1955年又重新恢复组建,负责人饶家合(饶启富之祖父)。1982年,又有饶启富传承重新组建业余汉剧团,自购置道具等,饶启富既是剧团负责人,又是导演,且他妻子也是剧团主角演员,现剧团共有30多人,农闲时常外出顺昌、建阳、南平等地镇村演出,年演出40-50场,演出的剧目主要有《铁琳关》、《雌雄剑》、《碧玉簪》等20多个及折子戏20多个。

 

 

 

 

提线木偶

 

传承人饶道华,1977年出生,自清未其爷爷饶振馨就自置木偶道具,后传饶求钦(饶道华之父),而饶道华更是青出于兰又胜于兰,自幼酷爱提线木偶这一行,且后台拉二胡京胡水平较高,深受县市专家的好评。年外出演出70-80场次,演出的剧目主要有《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三侠五义》等四十多种。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