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内新闻 > 饶氏新闻

福建饶氏唯一土楼:华安“启丰楼”一期修缮工程近日竣工

作者:饶如龙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24/1/15 8:53:17

 华安县新圩镇区旁九龙江畔,有一美丽的江心滩叫“鲤鱼滩”。数百年来,当地民间一直流传着北溪饶百万的传奇故事。

华安新圩鲤鱼滩

故事源于华安黄枣饶氏家族,相传饶氏族人源于陇西望族,汉唐时进入中原开封一带,后有宗支迁入江西道,在赣江、蕃阳开办航运业。南唐至北宋年间,饶氏船队进入九龙江,又沿北溪溯江而上来到冷水坑口的鲤鱼滩建造码头、停靠帆船,就此定居下来。

九龙江上游水流湍急,高濑险滩众多,无法行船。上三府的人们要出海口,须翻山越岭或乘木排于此,方能改乘帆船下行。九龙江水势在此较为平缓,饶氏族人充分利用这优势地理条件和重要水路交通要道,在厦门、同安、石码等地做起双边贸易,生意越做越红火,财富名贯北溪,人称饶百万

明朝初年,饶子周在鲤鱼滩筑起了第一座圆土楼,命名荣昌楼。后来与柯氏相争,连年战乱,特别是九龙江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明正德七年(1512壬申大洪灾,鲤鱼滩荣昌楼及船队一夜之间遭遇灭顶之灾,灾后又发生十分严重的瘟疫,人们纷纷逃离,饶氏家族的航运生意自此式微。

历经十多代传衍后,黄枣饶氏家族再度兴旺。饶前、饶聪、饶香、饶海于嘉庆四年(1799年)在黄枣顶楼修建起第二座土楼--“启丰楼。这是福建省占地最大的双环圆形土楼,分内环楼和外环楼。内环楼高3层,环内有28个开间,共计140个单开间,环内直径54米。外环楼高2层,环内分40个单开房,共计240个小开间,环内直径90米。在楼内,饶氏族人共同生活、共同御匪,最多时曾有400多人在此繁衍生息,在历史上动荡的年代,启丰楼为饶氏族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194910月初,龙溪地委任命平浪为中共华安县工委(后改为县委)书记兼华安县人民政府县长。11月初,平浪带领50多名地方干部和2个营的兵力到达国民党华安县政府所在地--新圩黄枣。1118日,华安县和平解放, 新旧政权和平交接仪式就在启丰楼里举行。

启丰楼是华安黄枣饶氏兴衰历史的记载,也是九龙江航运历史的见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时光荏苒,斗转星移,万物均在不断变化。至本世纪初,华安黄枣饶氏人数已不足百人。“饶家土楼满疮痍,香樟两树半边依”。随着人口不断外迁,土楼日久无人管理,至前二年,启丰楼外环楼已基本全部坍塌(只余1间),内环楼部分屋顶及墙体也已发生局部坍塌,若不及时修缮保护,将面临整体坍塌的风险。

 

外环楼已基本坍塌(余石门框)

启丰楼(内环楼)已局部坍塌(修缮前)

修缮前启丰楼内环天井及房屋情景

近年来,华安县有关方面积极推动古建保护同文旅融合,因地制宜挖掘土楼与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效进行活化利用。

近日,在华安县有关部门及新圩镇政府等积极推动下,启丰楼一期(内环楼)修缮及活化利用项目已竣工。本次修缮主要针对启丰楼外墙体、屋顶、各层楼板进行,按古法修旧如旧,上世纪6070年代居民在四周墙体上手写书法作品也最大限度恢复原貌。据了解,启丰楼内1-2层规划主要用于集文化、茶艺、餐饮以及旅游休闲服务综合体,顶层仍保留居住使用。目前,华安县文旅部门正在积极建设停车场、楼外坡顶大香樟树景观工程等,今年将适时继续推动二期(二层外环土楼)及饶氏古井、古厝等系列修缮修复工程,预计全面建成后,启丰楼将作为华安土楼旅游线路的重要中转基地及重要旅游景点投入使用。

修缮后的启丰楼

内环楼内一角(修缮后)

内环楼二层(修缮后)

内环楼三层(修缮后)

楼外香樟古树

(撰稿:饶如龙,图片提供:饶海发)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