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文化

武夷山的饶氏历史人文记忆

作者:饶如龙 来源:原创 浏览次数: 日期:2024/6/13 16:03:27

 福建省武夷山风景如画,秀美的山水景色吸引着四方游客,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圣地。

近日,我有幸在这片碧水丹山中度过了5天的休闲时光,近距离感受朱子文化的博大精深、亲身竹筏漂流九曲溪仙境、赏“印象大红袍”山水剧,品“牛肉”(牛栏山)“马肉”(马头岩)正岩茶、观汉代闽越王城遗址,深入体验了武夷山的独特魅力,同时与武夷山饶氏进行相聚交流;523日下午,还专程前往闽北苏区首府洋庄大安进行考察走访,对武夷山饶氏一些历史人文有了更深的认识。

 

武夷山饶氏分布

 

武夷山很早就有饶氏活动,如史载南宋隐士饶翁。但据目前调查掌握资料,清朝乾隆后期,江西某地饶氏迁入武夷镇赤石村,以卖火炮、中草药为生,为较早迁入的一支;另一支迁兴田镇澄前村,后迁澄浒村、双西、仙店等地。其余大都系1949年解放前后期间由江西临川、上饶、黎川、抚州、东乡以及本省延平、浦城、建瓯、邵武、顺昌等地多期次分批迁入,分散居住。

截止2016630日,武夷山饶氏户籍人口为509人。

 

九曲溪四曲饶虎臣题刻

 

武夷山景区摩崖石刻众多,目前知其中也有二块饶氏题刻。

其一为九曲溪四曲溪南大藏峰下镌有饶虎臣题刻,西北向,幅面140×600厘米,每字30×25厘米,距水面高度300厘米。题刻全文为:“宝祐二年间六月廿三日,宛陵饶虎臣归自闽漕,携家来游。是日也,溪风吹雨,山云漏晴,朝往暮回,总有奇趣。从予者豫章虞希伯,广信郑会,建安蔡公亮、李演,道士江冲一、僧至惠子钵自淮右沿檄采侍。”

饶虎臣,字宗召,安徽省宁国县沙埠饶家店人,生于南宋绍熙元年(1192年),南宋嘉定七年(1214)进士,官至枢密院参知政事。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调任闽建宁府。偕游者蔡公亮是大儒蔡元定的曾孙,道士江冲一为时任著名诗人。

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六月,闽大水,伤人甚多。闽漕饶虎臣发楮五十万、米五千石以赈济。此题刻为纪事题刻,记载了儒释道三者偕游武夷山的景象。

九曲溪竹筏漂流

九典溪四曲右岸(南侧)

饶虎臣纪事题刻

四曲溪南大藏峰(上方有崖棺)

其二为饶氏乡绅题刻,镌于在武夷山大红袍景区章堂涧丹霞嶂半崖岩洞(东起第二洞)内岩壁上,东北向,幅面35×100厘米,每字25×25厘米,距地面高度75厘米。题刻全文为:“饶爵房”三字,题刻时间不详,为当地饶氏乡绅房名题刻,是历史上武夷山饶氏活动的珍贵见证。

 

武夷山三位饶氏烈士

 

洋庄乡大安村地处武夷山北部闽赣交界分水关南麓,四周地势险要,距市区约22公里,是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区基点村,被誉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

513日下午,我在饶培生陪同下,专程前来考察走访。在陈列馆里,我阅览黄道、黄立贵、陈昭礼、徐履峻、陈耿、潘超人等烈士的英勇事迹,他们年纪很轻就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实在令人敬佩。

在展馆中,我还见挂有饶守坤中将的相片。他是1934年入闽北的,历任闽北独立师2团团长、闽东北军分区司令等,19381月北上抗日离开闽北。

武夷山早年闹革命饶氏还有数人。江西弋阳人饶功美193010月曾担任过中共崇安行动委员会书记。武夷山市委党史研究室著《永远的丰碑-武夷山革命英烈》一书载有3位饶氏烈士:

“饶贵仔(1911-1933)(注:家族名为饶资仔),崇安县兴田乡双西村人。1931年入伍,中共党员,曾任中共祟安县大安(五区)区委书记,1933年病故。1957年被追认为烈士。

饶立仔(1899-1929),崇安县兴田乡城村村人。1928年入伍,曾任崇安民众会会员,1929年在兴田被敌杀害。

饶尾菇(1912-1933),崇安县武夷乡赤石村人。1933年入伍,曾任红七军团五十八团班长,同年在崇安五夫作战时牺牲。”

大安村红军雕像

闽北苏区首府陈列馆

陈列馆中挂的饶守坤相片

 

兴田澄前饶氏中秋之夜烧宝塔

 

在兴田镇澄前村饶家,流传着一个古老而独特的传统习俗。

据说以前澄前村曾饱受火灾之苦,百姓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听闻有风水大师言,村南的高山上藏有火魔,唯有在村中建造一座拱门,上书雄镇南天,并每年中秋之夜烧宝塔,方能镇住火魔,保佑村庄平安。

每当中秋节来临,澄前村的孩子们便会自发地组成若干小组,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将废弃的砖头、瓦片和木头在村旁的河滩上堆筑成宝塔。这些宝塔结构精巧,呈空心锥形,底部直径约一至两米,越往上越小,砖块之间留有适当的空隙,以便于空气流通和火焰燃烧。顶部恰好能搁置一片瓦片,仿佛塔顶之珠。

宝塔垒好后,通常会举行一场简短的祭拜仪式,祈求月亮保佑家人平安。随后,由村中德高望重的一位长者亲自点燃宝塔,孩子们则负责烧火。他们会在村子四周来柴火,添加到宝塔中,使火焰更加旺盛。当瓦片被烧得通红时,孩子们会泼上煤油、柴油或白酒,使火焰更加高亢,气势更加磅礴。

烧宝塔的过程中,村民们大都会围在一旁观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相信,火焰越高,气势越大,越能镇住火魔,村庄就会更加平安。

烧过的砖瓦被认为具辟邪作用。村民们会将这些砖瓦搬回家中,用于盖猪栏等,他们相信可保佑家畜健康,避免瘟疫的侵袭。

如今,中秋之夜烧宝塔已成为当地饶氏家族庆祝中秋节的独特方式,也属于武夷山宝贵的传统民俗文化。

 

澄前中秋节搭建的宝塔(饶小林提供)

澄前中秋之夜烧宝塔情景(饶小林提供)

 

“拔霞供”与饶翁传说

 

拨霞供是崇安(武夷山)传统名菜,即兔肉涮锅。 这道菜历史深远,可追溯到南宋理宗淳佑年间(12411252年),是当地一道富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美食。

据民间传说,武夷山隐士饶翁在某日曾用涮兔肉的方式款待友人林龙落(即泉州人林洪)。这一美食形式在当时士大夫阶层中颇受欢迎,因为宋代士大夫崇尚野味,食野兔之风尤盛。

多年后,林龙落在另一人家再次品尝到这道美食。他注意到在热汤中反复拨动的兔肉片色泽宛如云霞,因此他将这道佳肴命名为拨霞供,并还为此赋诗一首: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醉忆山中味,浑忘是贵家。此菜自此始在民间传开。

武夷山拨霞供主要食材为去骨净野兔肉,调料丰富多样(包括精盐、韭菜花、芥菜花、蒜苗花、葱花、韭菜头、香菜、榨菜、虾油、虾酱、芝麻油、辣椒油、芝麻酱、腐乳汁、醋、老酒等),选料讲究、刀工精细,质软滑嫩,口感鲜美,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