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寻根问祖与历史文化

大埔饶姓文化血脉的渊源与传承

作者:饶氏文 来源: 浏览次数: 日期:2013/3/5 17:07:33

大埔自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建县以來,在各姓氏的人文历史中,杨姓出最多进士共有12人,冠盖全县各姓,杨之徐一门四进士一腹三翰院名扬天下。但是杨姓在明朝的进士榜上却是空白。按照2001年版黄志环编的《大埔县姓氏录》,杨姓人口约1.7万人,在全县最大的张姓人口约4.04万人,在清代出了7位进士。饶姓在民国30年代大约3800人,现在约万人左右,在明、清二朝出了8位进士,全县排第二位,但在人均比上饶姓无疑是排在首位。对于饶姓明、清二朝中都有父子进士是偶然巧合,还是必然中之必然?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最近笔者认真研究了《饶氏族谱》,认为大埔饶姓之所以能在明清二朝科甲连捷,进士、举人辈出,贡生、廪生比肩,秀才、监生盈城,皆因为有深厚的文化根基与氛围,源远流长而才能沥久长青。
   
饶姓起源于春秋战国时代,赵国长安君有功于国家,赵国王敕封地于长安君(今河北饶阳县),当地民众以封地名为姓氏,在秦朝饶姓也在朝中居官任职。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在当时尧阳都(今山西临汾县一带)饶裕任安都长(相当于太守),饶氏族人尊其为开族高祖,并建立宗祠堂堂号为平阳堂开始有文字记载。
   
随着朝代的更迭动乱,客家人从中原向南方的迁徙,饶姓迁移到江西饶州(今鄱阳一带)生根定居。由于饶姓本是中原士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崇文尚武,以仕为荣。在唐朝,中南五省的饶姓大始祖元亮公(也是大埔饶姓的大始祖)于天宝年间任浙东安抚,再迁任浙西安抚,为政有声,朝廷赐紫金魚袋诰封光禄大夫。二世祖汉宁公,也在朝任职官至散骑常侍郎。三世袓饶植公,十六岁中进士,官累渔阳太守、都司兼承旨(其弟饶方公也是唐朝进士,官任左拾遗)。四世祖怀英公,官至大理寺寺丞。五世祖饶信公,官任抚州刺史,由于抚州征寇有大功诰授紫金光禄大夫。五世祖生四子,依次为勋、烈、熊、罴。而饶熊公(六世)则是传大埔饶姓直系上祖,公累官浙西提刑诰授亚中大夫。七世祖孟玉公,官任后唐浙东县俞,升浙西太守提刑诰授亚中大夫。八世祖饶绪公,官任西院侍郎诰授通议大夫。至此大埔饶姓直系上祖连续八代在朝廷任官,是名副其实的仕门望族。之后朝代变迁社会动乱,九世到十九世大埔饶姓上祖未再有仕官,其时饶姓己迁徙至闽长汀八角楼一带。二十世祖日明公,宋宝佑年间中式江西乡试举人,特授任闽汀州府推官。二十一世祖济宇公,也官任闽汀州府推官,生四子,时值宋、元朝代交替兵荒马乱四处奔散。长子一郎公传武平,二子二郎公传福建上杭,三子三郎公传龙岩红坊,四子四郎公传潮属饶平神泉,即今茶阳。
   
从汉代饶裕公传至唐朝元亮公共为四十一世,从元亮公再传至四郎公为二十二世,大埔饶氏族人尊四郎公为大埔开山始祖一世。以上描述在《平阳堂中南饶氏族谱》中有明确记载。  
   
四郎公在神泉开居已是元末明初,一到三世均单传,至四、五、六世人丁开始兴旺,时政微为稳定,饶姓长路传承的文化血脉与积淀先人诸多的智慧遗产又开始显现,饶氏一族崇文尚学耕读传家的本色再现。当时的杰出代表人物就是七世祖饶金公,字廷锡号茶山。据族谱记载:公十三岁补郡庠生,明成化丁酉科中式举人,初授闽汀州府通判。由于清正廉明政声蜚然,升任四川剑州正堂。在任爱民勤政,治政卓著兼任军务,因州政纷繁,日久劳积成疾,遂告病还乡。其时大埔属饶平县管治,民众赋粮纳税,路途遥远诸多不便,贼寇经常出没,政治管治鞭长莫及。公以创县为已任,竭心就绩,并上书广东巡抚熊兰疏请置设县。嘉靖五年,经朝廷批准析饶平恋州、清远二都为大埔县,县治设于茶阳。公为设县尽心尽力立下汗马功劳,身后芳名牌位被供奉于先贤祠
   
此后饶姓子弟寒窗苦读勤学争先,继而科甲蝉联人才辈出。佼佼者是十世祖饶相公,字志尹号三溪。公自幼聪颖六岁入社学,十五岁首补郡庠生,十七岁首拔食廩馀,二十三岁以礼经中式广东乡试笫四名经魁,二十四岁以书经连捷龙榜笫七十二名进士授中书舍人,二十七岁时升户部云南司员外郎,奉敕督漕运京储,曾向朝廷申奏改善漕运四策且全被采纳,事竣进广西司郎中。三十二岁时因病未假误谪无为州同知,三十四岁升任山东兖州府通判,三十五岁时升任淮安府同知,后又迁任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三十八岁擢升江西南昌府知府,四十二岁时晋为江西按察副使,整饬饶、南等处兵备时任三载。后因奸臣严嵩专权公不愿同流合污,遂辞官谢病归田。公是大埔饶姓中历官最久(二十余年)、官阶最高、任职最多之上袓,每任均爱民勤政政声籍籍,对本邑也作出一定贡献。大埔建县之初,人丁粮稀少行政难以运转,公向朝廷题奏添拨,缓解燃眉之急。归乡次年,邑内盗匪大发,邑几危,乃协同有司、纠卒、乡族防卫而使邑赖以宁分。并向督抚建议在三河这个交通要道建城,且得以实施。公以已赀十之三捐赠先人所立各祖烝尝,创小宗祠堂,置义田、义学以赡济宗人教育子姓……公八旬在家无疾而卒,号称是我县开邑人文致仕,著有《三溪文集》。其子饶与龄公是明万历十七年进士,与饶相公是名噪一时的父子进士,初授观察院侍养,后因父母先后逝在家守孝六年,礼尽复竭选授中书舍人,到任只二月就卒于任所,著有《椿桂集》。族人与下辈为纪念先祖功业,经朝廷恩准在学前街兴建父子进士石牌坊,详情可参阅拙文《明清二朝父子双双皆进士,一门六人进士榜上留美名》。父子进士牌坊的建立,标志着大埔饶氏不管天南地北,时空流转,仍承传先袓文化血脉,再创崇文尚学,诗书传家的新高峰。这更加激励后辈儿孙遵循祖训,励志读书以仕为荣,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如与龄公五个儿子三个是举人,均在朝廷居官任职,长子克庠拔廪,选例贡入太学,后授光祿寺监事,四子也是克庠拔廪补岁贡生。饶堪公十个儿子七个考取庠生。类似现象族中比比皆是。
  
可惜该族谱只写到十八世(即乾隆甲申29年,离清朝结束还有144年无记载),而饶姓十九世商山公、二十世褒甲公也中了进士,二十一世晦斋公还是晚清的廪生。进士、举人尚可以从其它史料中互见,但庠生、廩生、贡生就难以查找了。笔者根据族谱粗略统计,饶姓明、清二朝有文庠生210人,武庠生35人,增生28人,国子监生、太学生共81人,廩生51人,各种贡生40人,举人29人(其中武举人1人)、进士8人其中翰林二人。
   
对于古代的秀才、举人、进士,今人应如何定位?中央电视二台20071213日下午五时的《中国古代科举探幽》节日中提到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学士,举人是硕士,进士则是博士。至于其它笔者不敢妄加界定。饶氏任各品官员大致如下(每级正、从以同级计算,九品官员二十多位不列计),八品官如:国子学正、府知事、经历、教渝、司训、训导、县尹、县丞、修职郎等共45人;七品官如:知县、大尹公、州判、内阁中书、协右营把总、武守备、文林郎等18人;六品官如:府通判、大理寺左丞、州同知、州同职、武官千总等13人;五品官如:工部主事(加一级)府同知、知州共4人;四品官:知府2人,是十世祖饶相公与其笫六代裔孙十六世鸣镐公,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累官广西南宁府知府。从三品官一人,就是饶相公官任江西按察副使、钦差兵备饶、南、九分巡道(以上资科绝对准确,笔者用了两天时间统计,但该族谱中只记载至清乾隆29年(1764年),乾隆48年还有一位族人钦命广东惠、潮、嘉兵备道,诰封朝议大夫。(此外尚有漏缺待以后查)。  
   
另外还有十世经济公,以子饶相贵初封微仕郎,中书舍人,加封奉直大夫,户部员外郎。十一世与龄公,以子饶墱贵敕封奉直大夫。十二世饶墱公,中式广东六十一名举人,仕山东宁海州知州,以廉惠著诰授奉直大夫。十五世华仁公,以子呜镐贵诰封中宪大夫。十五世名臣公,以孙崇魁贵貤赠奉直大夫。十六世元智公,以子崇魁贵诰赠奉直大夫。十五世衍诰公,例授冠带寿官,以孙庆捷贵貤赠文林郎。十六世饶裕公,铨授登仕郎县尉,以子庆捷贵敕封修职郎,晋封微仕郎。
   
以上是大埔饶姓直系的历史渊源与来龙去脉,笔者做了大量搜集甄别的功课,不敢说准确无误,大概也有七八成吧。
  
诚然在历史上我们的先袓以灿烂辉煌谱写了值得自豪的篇章。虽然大埔的饶姓当时只有三千多的人口,且只集中在茶阳附近,但这也是客家人文历史的一个缩影,折射出客家人崇文尚学薪火传承的华光异彩。父子进士牌坊曾作为饶姓社会地位的象征,并起到承前启后激励后人的作用。现在 父子进士牌坊己经成为广东省的重点保护文物,已是大埔人民共同的历史人文财富,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读史使人明志,如何挖掘、利用这个财富去激励后人,再续写更加灿烂的篇章。也正是本文的初衷。

 

 

 

附:

江西饶家久享盛誉

    正跟“饶窑”的驰名世界一样,在这种瓷器的出产地,饶姓家族也是自古以来久享盛誉。
    饶窑,就是江西省景德镇所出的瓷器,景德镇是属于现在江西省的浮梁县,而浮梁县自隋朝以降,就隶属于饶州府,所以,驰誉中外的景德瓷,自然也就以“饶窑”为名了。
    然而,饶氏家族的称盛于江西,实际上跟“饶窑”并无直接关系,仅仅是一种巧合而已。因为,这家家族的最初发祥之地,是古代的饶阳,而不是饶州。
提起古代的饶阳,历史可更加的悠久了,是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个邑,“史记”的“赵世家”上面就有一段:“悼襄王六年,封长安君以饶”的记载。到了汉高祖统一天下,实行郡国制度,就把饶邑改置为饶阳郡,以迄至今。现在,这个地方是属于河北省的一个县份。
    饶氏发祥于河北饶阳,明载于《姓氏辨证》一书:“战国时有食采于饶者,子孙以邑为氏,平阳、临川”。但百家姓考略则说:“系出妫姓,商均支子封于饶,后以国为氏。”换言之,中国的饶姓家族,得姓的历史至少已经有了两千两百年以上,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家族。
    非常凑巧的,发祥于河北饶阳的饶氏家族,后来却在江西的饶州繁盛起来,以致使人每每误认为饶氏就是在饶州土生土长的。饶氏家族以江西为繁衍中心,是早在唐朝时期就已经开始的,当时,有一位进士及第官拜邓州通判的饶廷直,便是江西南城人。
河北饶阳为发祥地
    此后,在江西出人头地的饶姓人士甚多,像宋大学者饶鲁,就是最为显著的例子。饶鲁,就是著名的“双峰先生”,江西馀干人,品端学粹,潜心圣学,以致知力行为本,四方聘讲者相踵相接,曾建“朋来馆”以居学者,春风化雨,遍及天下。
   宋、明之际,江西临川的饶氏家族尤其盛况空前,人材辈出,大放光芒,像曾从胡瑗受经,力学不倦,杜门著书,王安石多所论荐的学者饶子仪:世业春秋,潜心经学,理欲之辨甚严,尝揭圣贤法言于轩槛以自警,晚迁居父墓之侧,时与门人子弟倘徉原野间,班荆剖论,缓步行歌,悠然自得的名士饶烈:官拜建宁推官,断狱如神的好官饶祖尧:初与王安石相善,及王安石力行新法,极言更张太骤,动摇民心,因而归乡隐居,以著述自娱,元祐间以“水非水火不生,然踏水火必死,奈何犯之”的灼见而不肯出仕,后来果然免于党祸的饶竦;以及元朝时自号华著山樵,倜傥豪放,能诗工书的饶介;服膺象山之学,为文俊洁有程法的“行齐先生”饶王宣等人,便都是这段时期江西临川饶氏家族的杰出子弟。
这段时期,饶氏家族也已经南迁到了闽、粤一带。有关他们南迁的情形,有以下的文献可资说明——“始兴平阳堂饶氏重修族谱”:其始祖讳元亮……世世为饶之鄱阳人……仕唐德宗(公元七八○至八○四年),晚寓南城(广信府)……生五子……后遭兵燹,迁徙无常,不能悉数”;“崇正同人系谱饶氏条”:“宋末,其族人有世居永丰之名四郎者,父为福建汀州推官,丁世变,因家于汀之八角楼,及四郎复迁于潮之神泉乡,即今之大埔境。”

                      繁盛于江西省饶州

    由此,可知道近年来在闽、粤一带极为旺盛的饶氏家族,当初也是从江西迁徙过去的,他们从江西而福建而广东,并且在福建的邵武和沙县繁衍成为当地的名门著姓。
     宋朝时饶氏在福建邵武和沙县两地的盛况,还有饶干和饶松二人的事迹,可资说明——饶干,是当时的邵武人,于淳熙年间进士及第,出知长沙县,治绩卓著;饶松,就是道教中大名鼎鼎的祐真天师,他是沙县人,据说:他少年时入山采樵,遇到异人,学得一身的神通,最后坐化于毗山,成为中国的众多神礻氏之一。
    除临川外,在江西其他各地,饶氏家族也十分兴盛,像宋朝崇仁的饶延年、饶应子祖孙;明朝时广昌的饶秉钅监,进贤的饶位、饶伸兄弟,南城的饶礼等人,都是大大有名的人物。
    提起饶延年、饶应子祖孙的事迹,相信每一位饶姓中国人都会感到与有荣焉。饶延年的号止翁,是大学者陆九渊的得意高足,魁岸倜傥,以经学称,曾经被陆九渊称赞为“开豁有力量”。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笃信自守,轻财好义,隐居不仕,乡人德之。据说,当他去世时,魏了翁还曾亲题其铭为“有宋长者饶止翁之墓”呢!他的孙子饶应子,也是绍定年间的名臣,历官监察御史及崇政殿说书,居官以戆直而著称。
    饶位、饶伸兄弟,在明神宗万历年间的朝廷上,也分别高官厚禄,扬名显亲。饶位曾累官至工部右侍郎,饶伸则官拜刑部侍郎,并辑有浩博的《学海》六百余卷,据说,他们的母亲活到一百岁时,两兄弟先后以侍养告归,荣耀之至呢。
    南城的饶礼,则是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名吏,历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及河南左布政使,为政宽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
                        画宗小米悠然绝尘

    在江西邻近的湖北、安徽、山东等地,历来也出不少饶姓的著名人物,如汉朝山东的饶威,官拜鲁阴太守,有惠政,得吏民之心;五代时期山东淄水的饶景,是吴越钱鏐麾下大将,累有防御之功;明朝嘉靖年间,湖北广济的饶之初,于出知孟县时,是一位问民疾苦的好官;同一时期,湖北鄱阳的饶天民,是有明一代的名御史,曾疏请祀薛王宣,增楚傍额,劾郭勋,议河套,并且在出按苏松时,奏表节义,祀文天祥,吴泰伯,又治淀山,吴淞诸水等,垂名青史;湖北蒲圻的饶敬承,于出知宾州时,曾歼灭当时为害地方的八寨瑶贼;安徽祁门的饶钦,也是天顺年间一位刚介清谨,民俗为之丕变的好官;安徽旌德的饶震元,不但于万历年间官拜绵州知州,而且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书法家。画宗小米,被誉为“悠然绝尘”。
    就这样,饶氏的声誉越来越大,子孙的散布也越来越广,终于名满天下。 (据泰国世界日报编印《族谱寻根》)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