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饶氏概况 > 饶氏历史

黄昏中的饶汉祥旧居

作者:吕文艺 来源:鄂东晚报 浏览次数: 日期:2014/7/11 11:26:35

 在一个冬日黄昏,我和儿子去武穴江滩看饶汉祥旧居。儿子一直对饶汉祥旧居饶有兴趣。小时候常和伙伴们去那里玩,当时并不知道是饶汉祥旧居,只觉得这栋房屋与周围房屋大不相同,像座教堂一样矗立在江滩上。知是饶汉祥旧居后,还时不时地邀我去看那别具一格的建筑物。

睹屋思人

饶汉祥(18831927),武穴南泉饶为市村人,少时有“广济神童”之称,曾以第二名成绩考起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1905年赴日本留学,回国后任黎元洪秘书长,是民国初期“广济五杰”之一,与居正、刘文岛齐名。其骈体电文曾在民国初年的官场风靡一时,被黎元洪赞为“羽檄修书,星驰电布,一篇脱手,八缴风传。”据说袁世凯也很欣赏饶汉祥的文章。“推心则山雪皆融,握手则池冰为泮”是饶汉祥电文中的句子,从中可见饶汉祥的骈体文功力确是非同一般。凭着一手好文章,饶汉祥深得黎元洪的宠信,一生沉浮也与黎元洪息息相关。几番沉浮后,饶汉祥于1923年在当时的广济县河街即现在的武穴长江江滩修建了这幢小洋楼。

从武穴育才高中出发,穿过实验中学,直上长江大堤,站在大堤上,我们望见一幢坐北朝南的建筑物正孤零零地独立在龙隐寺西边的江滩上。原来杂乱无章地建在周围的房屋已被拆迁,只剩下一个搅拌厂还在附近轰鸣不已。夕阳桔黄色的光线柔和地洒在旧居屋顶上,给尖尖的屋顶镀上一层琉璃金。整个旧居看上去朦胧欲睡,像一个凄婉的旧梦,正对长江述说着历史与现实交汇时的矛盾与苦恼。

建筑精品

踩着凸凹不平的砖砾,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饶汉祥旧居前。绕着房子转了几圈,我觉得这幢房子实际是中西合璧的建筑精品。房屋大门正南方向,面对长江。两层大门与阳台设计各不相同,一楼大门是方形的,二楼是西式建筑中常见的拱形门,方圆变化之中令人想起了风水学中天圆地方之说。一楼大门前左右各立着一根圆形水泥柱,托起二楼阳台。阳台上雕花围栏连接起二楼两边的圆房,形成一个整体。三楼阳台围栏采用直立式小圆柱做成,与二楼阳台围栏的雕花相映成趣。大门左边做成三层圆房,圆顶收尖,盖黄色机瓦。正中间的房子也做成三层,其余的房间都是两层。大门右边两层圆房与左边三层圆房相互映衬,左高右低,暗藏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左青龙右白虎之风水精髓。紧挨大门右边圆房折向西边的是方形房间,接着是圆形房间,圆房过去又是方形房。正北方房屋结构与正西方的结构基本相同:方屋 圆屋 方屋。只有东边的房子基本是方形结构,其中随形就势略有折角变化。整座房屋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开窗采光,窗户都是长条木制窗。从所存现状来看,房屋当初应该全部采用黑褐色小砖做成,显得沉稳大气。看来饶汉祥请的日本建筑设计师还是懂得中国建筑学的,只是始料不及的是,这幢房子在1945927日成为鄂东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会场,有些耐人寻味吧?!

但眼前这幢具有历史文物意义的房屋呈现出一种萧条破败的景象:房屋西南角和东北角被黄砖修补,显得不伦不类。北边的圆房子已塌了一个大窟窿,几棵枯树从一二楼交叉处的墙壁长出来,在寒风中摇摇晃晃。从一楼大门进去,顺着木楼梯上到二楼,二楼楼面铺着木地板,北边的木板已全部烂掉,北墙已经塌陷。南边房的木地板完好无损,看来当年也有人在建此屋时做了手脚,偷工减料之徒是不乏其人了。

旧居感思

站在二楼小小的阳台上,向前望去,长江浩荡而混浊,对面青山连绵起伏,真是一个养眼的绝佳好处。当年饶公看中此处做屋,大概是想叶落归根回乡赏山水之乐罢?

通向三楼的木梯有点陡,不似二楼楼梯平缓。上到三楼,小心地踩着木地板,来到三楼阳台上。三楼阳台比二楼阳台要大一些,可以摆上一桌四椅饮酒赋诗。如果在三五明月之夜,一边赏月一边饮酒,倒自有一番文人雅趣了!

站在阳台围栏边俯视长江,江上往来船只穿梭不停。江对面的水泥厂清晰可见。就连将军山上的发射塔都看得一清二楚。这时,夕阳像只快要泄气的黄气球一样挂在发射塔尖。一阵寒风吹来,我们感到有些冷。就沿着木楼梯走下来。询问住在这屋内的两位老人,饶公的后人如何?他们都说饶只有一个女儿,不知在不在人世间。所见所闻实在令人倍感凄凉。

斯人已去,旧居仍存,只是没有了当年惊艳河街的风采,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样摇摇欲坠,令人担心不已。所幸现任武穴市委书记吴美景高瞻远瞩,十分重视武穴人文文化建设,已将饶汉祥旧居纳入武穴长江外滩滨江公园建设计划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饶汉祥旧居会成为一张闪亮的武穴名人文化名片。果真如此,一代骈文高手饶汉祥也可以在九泉之下安心了吧?!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