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省外新闻

饶原生:追逐改革开放流行语的人

作者:佚名 来源:信息时报(2008年10月29日 ) 浏览次数: 日期:2014/8/16 11:10:00

 饶原生:岭南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传媒人,作家。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广州的系列幽默作品《乐叔和虾仔》的主创作者之一。著有《粤港口头禅趣解》(1992年)、《百变靓汤》(1998年)、《粤语口头禅》(2006年)。先后任职于《南风窗》、《共鸣》、《粤海同心》、《南方》等期刊,有多种体裁的文字散见于各媒体,作品曾获国家文化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州市委市政府、全国党刊研究会、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颁发的多个奖项。

饶原生的新书《世事新语——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的广东样本》一书28日将在“2008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上首发,这本书选取“流行词”这样一个颇为独特的视角,试图借此唤起广东30年发展中的文化记忆,以及细细品读我们的文化足迹。

信息时报: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这30年中社会的变化,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人们的观念、习俗、思维方式……方方面面的改变,都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因此,今年许多人也都把视野聚焦到这样一个社会热点上,从各个角度在做一些回顾、总结、反思的事。那么您的《世事新语》为什么会想到选取流行词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

饶原生:选取这样一个角度并非是我个人的功劳。本书策划人陈锐军当时约我谈的时候,其实有两个选题。其中一本,是想追寻“100张广东脸孔”,拟通过采访实录的方式,记录30年来广东人在“顺流,逆流”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传奇,在勾勒改革开放群象时让广东人可以客观地认识自己、读懂自己。但进入2008年,媒体都在进行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相关人物话说当年的纪实报道陆续出现在各种报刊上。不光有很多人在做人物的回忆,还有一些媒体从自己熟悉的领域细分下去,做30年中歌曲的怀旧、本地性与世界性的概念变迁……我一边在阅读中参与旧事的回忆,一边窘于个人的精力有限。最终,我选定了两个选题中的另一个,也就是30年中曾出现过、代表那一段历史的流行词。

追寻30年来的流行词,回忆那些精彩的人和事,只为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人的命运所迈出的是多么关键的一步!回看30年,其实可以有多种视角,我之所以选择了流行词,主要是看中了附载于其中的观念改变、思想解放、价值探讨、梦想追寻等社会发展与人类交流中的文化密码。

这本书里面有四个概念是相关联的:30年,流行词,广东人,广东事。

广东30年发展能有今天,说到底还是靠人去做的。正如一部中国近代史离不了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一样,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功劳簿上,也将铭记广东人先行一步的深深足迹。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语言,提起一些时代感强烈的特定词汇,我们马上就能意识到那个时代的气息——“斗私批修”是文革流行词、“下海”是80年代的词、“拍砖”是网络语言……语言是有生命的,在不断地演变中,其中蕴含的历史切面,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现实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因此从30年中流行词这样一个角度去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深远影响成为了一种可靠的方式。德里达说得更绝:“语言之外别无他物。”我的朋友钟健夫评价这本书说,一切现象都是语言现象,《世事新语》罗列并注解数十个过去或现在流行的“关键词”, 让我们去看看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话语途径。我想他说的很对。

信息时报:30年中除了全国共有的“公共记忆”之外,这本书更侧重于广东独特的本土经验。之前本书的责任编辑曾对我说,《世事新语》最大的特点在于表面是写词语,实际在写人物、写故事、写事件。她用了一个词来描述是“词述历史、图解沧桑”。

饶原生:仅仅为写词语而写词语,那不是我的目的。比如说“打的”这个词,我不仅仅在解释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怎么从岭南流传到全国范围去的,我写的其实是广州第一家的士公司的故事。广州白云山足球队、西湖路灯光夜市、东方宾馆音乐茶座、东莞太平手袋厂、蛇口通讯报……曾经引领风气之先的那些事儿,如今痕迹何在?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那些属于“最早”和“第一”的事儿,曾经举国争说,无疑会给后来者起到示范作用和基石作用。“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只相信是靠双手找到我欲求”,改革开放先行者的那些事儿,让我产生了一种打捞历史的使命感。我想,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应该是一种求真的精神、一种务实的精神。比如说,当我写下邓汉光、贝兆汉这些已不曾被人记起的名字,写下他们在企业发起改革的最早尝试,总有一种向悲剧英雄致敬的冲动。没有前人的不怕摔跤、大胆走路,就没有今天的一切一切。往上走的路,总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出来的。

信息时报:这本书里面展现了你对语言尤其是粤方言的热爱与关注,而前年你曾出了一本同是写粤语的《粤语口头禅》,这种关注是从那时开始的吗?

饶原生:最早的关注,应从1980年开始,我曾参与《周末》画报上系列连环漫画《乐叔与虾仔》的文学脚本创作达十年之久,那系列漫画有好多“粉丝”追着看。那系列作品的角色是要讲白话的,还要通过白话中的熟语、俗语、歇后语讲世事百态,我就需要去研究,同样一个事情,用不同语言表述的力量差异;当概念形成并且多次重复之后,怎样把它收拢起来,架构成简洁有力便于传播的东西。

生为广州人,对本土文化有着一种解不开的热恋情结,反映在说话上,总是“打的”“埋单”“养眼”“生猛”“炒更”“搞笑”“入围”“炒鱿鱼”地照讲白话不误。口头表述倒没什么,落到书面文字则颇费踌蹰,不知道这样书写是否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汉语七大方言,粤语方言本就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粤语来自中原,一直以来被喻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先是“北语南征”,在彻头彻尾的“地方化”之后,因频繁的对外交往中又“舶来化”,遂有“立中原之粹,纳四海之风”的文化特质。只是,在规范化语言文字的境况下,再去使用粤方言就有点不好办。

信息时报:所以文化交流也带来方言语境的某些尴尬?

饶原生:这里就要提到一部重要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了。这部书编纂的目的就是确定词汇规范,让全国人民在规范化的语境下说话。专家们从1958年初开始试写,1959年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1965年又印出“试用本”送审稿,1973年开始对“试用本”进行修订,至1977年才全部完成修订,正式出版第1版是在1978年——非常巧合,那一年也是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元年。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其实也是《现代汉语词典》诞生30周年。

30年来,《现代汉语词典》先后经历了五个版本的不断增补、修订。最新一个版本——商务印书馆20056月的第5版令我最感惊喜的是,一批粤方言词汇被收进来了!在全部65000个收录词汇中,新补进100个左右的粤方言词!这意味着汉民族在规范语境时已不完全拒绝粤方言了。以前写文章,“打的”“埋单”这些词要加引号,表示是不规范的用法,现在不用加了,已经是规范语了。

不过,在比照新版词典的词义时,困惑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埋单”“买单”可以并存?为什么“搞定”可以搞定“搞掂”?为什么“炒更”不可以在白天进行?诸如此类,从粤人的视角,有些词义问题显然值得商榷。我并不比专家高明,所提出来的不同解释只属于求同存异。本来,世间上所有的语言工具书,只是相对静态而实为动态的发展中的产物。我没有完全遵从规范说法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所写的并非工具书,而是“30年流行词中的广东样本”,仅此而已。

信息时报:这种官方语言对粤方言的部分认同或者说中心话语权的南移倾向,是否与30年来广东经济的强势地位息息相关呢?

饶原生:经济的新尝试不仅带来社会新格局,也带来了大量的文化新词汇。像“打的”“炒更”“T恤”“歌厅”“超市”“三资企业”“饮头啖汤”“生猛海鲜”这样一些发端于广东的新事物、新潮流、新观念,不断影响着全国,为了表述这些新事物新观念,必然产生新的词汇,所谓粤语“北上”,实是文化交融。这也是我书中第一部分“粤方言北上”所集中关注的问题。

一方面,是“粤方言北上”;另一方面,则是“普通话南下”。始于1956年的推广普通话,任务艰巨时间漫长,广东却是在这30年才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天生不会卷舌头的生理原因,使说白话的粤人在推广普通话的进程中很吃了一些苦头,直到改革开放造成了社会大变迁中的新一轮人口大迁徙,五湖四海的人们来广东创业、打工,没有一个共同的语言平台就无法交流,这时候广东省范围内的普通话推广才取得了大进展。这本书里,我也专门关注了30年中普通话词汇在广东的流行。

书中第三部分是“四海汇成流”的新语言格局。改革开放30年,开启了海外华人之间日趋亲密的接触通道。大量的台湾方言,随着海峡两岸在经济、文化上的交往增多,也成了大陆这边的流行词。另外,我们民族共同语言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北京话、上海话、东北话、四川话等各地的方言,都加入到了这个规范用语的大家庭之中来。比如“忽悠”这个词,本来是东北方言,通过春晚小品被全国人民熟知,然后我们发现,这个词很生动,它所表达的那个意思,很难用其他词语来代替。

第四部分是关于网络语言的。作为一种语言上的“网络新力量”,网络语言正成为网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网民所交流的工具,显示出巨大的交流能量。20078月,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时,尝试公布了171条汉语新词语,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网络语言。这就是一种潜在的、庞大的词汇后备力量。只要有人在上网,网络流行词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因为快捷,因为方便。经过时间的自然筛选,人们在使用网络流行词的过程中会将有用的或是方便的留下来,将那些不被普遍认同的淘汰掉。词语的发展本是动态的,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在吐故纳新。

信息时报:你举的“忽悠”这个例子,形象地传达出目前传播中的一个有趣现象:一个原本早已有之,并非新造的词,由于新闻事件和媒体传播的作用,而一夜间突发性地进入大众视野。

饶原生:如果你查阅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查阅,按其的释义,“忽悠”就只是“晃动”,例如“大旗叫风吹得直忽悠”句。可是,大家更相信本山大叔的演绎。事情本就客观存在,只是之前没想到一个这么恰到好处的词汇,来表达所碰到的一些人和事。现在通过央视在春晚的强势传播,大家终于明白一个全新的“忽悠”了。的确,“超女”选秀,让人们知道了“PK”,“华南虎事件”,让人们记住了“PS”……这就是传播的力量。作为一个媒体人,我很喜欢自己的工作状态,以语言的方式留住历史。因此这本书,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称做是一个媒体人对社会的记录,对语言的关注。

信息时报:全书78个流行词,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

饶原生:因为专注于30年中的流行词,选择样本时就不必看它们是否够资格进入新版词典。工具书收词更看重其生命力,流逝了的便不再考虑。而这本书所选取的流行词,更看重其样本意义,只要能够凝固30年中有价值的瞬间,只要能够展现广东人自成一格的行为、规范、品行、操守、精神与风貌,只要能够折射中国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变化,诸如此类。

多家媒体正发起评选改革开放30年的流行语,这是好事,让大家来公推一些影响到社会生活、文化思维的词语。而我自己书里选的这些,则是我“一言堂”的结果,挂一漏万,亦在所难免。



发表评论


评论加载中...
内容:
评论者: 验证码:
  
技术支持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销售代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户服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